感冒的護理小常識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我們沒有辦法加快痊愈,只能通過護理減輕感冒癥狀帶來的不適,讓寶寶舒服一些。
1.及時清理鼻涕,使用生理性鹽水滴鼻維持鼻孔的正常生理環境。
2.注意空氣質量和室溫。
3.多休息,多喝水。
4.能不用藥不用藥,能少用藥不多用藥,能口服不注射。
5.如果醫生診斷寶寶的感冒繼發或者合并了細菌或者支原體等感染,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范使用,不能隨意增減藥量,更不能隨意停藥。
6.對感冒的誤解:
誤區一:感冒一定有炎癥,吃感冒藥的同時要給寶寶吃消炎藥?
通常人們誤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事實上抗生素是抗菌類藥物,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有作用,對病毒引起的炎癥無效。只有經過醫生明確診斷寶寶的感冒合并或者繼發了細菌感染,引發中耳炎、鼻竇炎、扁桃體咽炎、咽后壁膿腫、頸淋巴結炎、喉炎、氣管炎、肺炎等,才需要吃所謂的“消炎藥”,這些藥實際上是阿莫西林、頭孢等抗生素。
誤區二:寶寶總感冒,要吃點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中國兒童普通感冒規范診治專家共識》(2013年)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兒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歲以下的兒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見,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濫用各類所謂的增強免疫力的藥品。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斷地和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誤區三:寶寶太小別吃藥,讓媽媽吃點板藍根然后喂奶?
首先媽媽沒病吃藥傷害身體。其次,任何藥物都講劑量,大部分藥物通過乳汁分泌量極少,達不到治療效果。
發燒的護理小常識
1.減少穿蓋,洗溫水澡,加速皮膚散熱。
2.多喝水,促進排尿。必要時服用電解質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3.注意監測體溫,37.5°c—38.5°c時使用退熱貼等進行物理降溫,超過38.5°c時要服用退燒藥。
4.寶寶出現以下癥狀要到醫院就診:
·寶寶3月齡以下,有任何生病的跡象,都應該去醫院,尤其是當寶寶發燒超過38℃腋溫或咳嗽的時候;
·寶寶感冒后出現臉色不好、發蔫,或是嘔吐、腹瀉次數比較多的時候;
·寶寶在家護理后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出現劇烈的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時;
·三個月到三歲之間的寶寶,肛溫在38℃或以上,持續發燒三天以上或者寶寶表現黏人,不喝水等狀態;
·任何年齡的寶寶,口溫,肛溫或耳溫在40℃或以上,或者腋下溫度達到39.4℃或以上時;
·任何年齡的寶寶有熱性驚厥首次發作時;
·任何年齡的寶寶發燒超過5天時,哪怕每天發燒只持續幾個小時,也要帶去醫院看醫生。
腹瀉的護理小常識
1.確認腹瀉原因。
2.不盲目止瀉,而要導泄。
3.口服補液鹽,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4.口服益生菌和有吸附作用的止瀉劑(如思密達)有助于縮短病程。
5.飲食清淡,輔食寶寶這時不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6.注意屁屁的護理,便后及時沖洗,不要用力擦干,及時涂抹護臀膏。
7.腹瀉伴有以下癥狀要到醫院就診:
·小于6月齡,或體重小于8公斤;
·有早產史或慢性病;
·體溫38℃以上;
·便中見血;
·持續嘔吐;
·6小時內無尿,哭時無淚;
·口服補液鹽無效;
·精神不好,嗜睡;
·超過7天不見好轉。
新生兒肚臍護理小常識
1、注意不要用臟手撫摸臍部,換尿布時尿布不要覆蓋于臍部,以防臍部遭受污染。
2、每次護理時應注意觀察臍部的變化。如有臍孔紅腫、潮濕、滲血、分泌物增多等現象應加強消毒。
3、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4、在寶寶洗澡的時候,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5、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干燥清潔,注意不要將尿布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污染臍部創面。
6、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簽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