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做為一名護士,我們和病人打交道的時間最多,怎么處理好護患關系呢?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思維表現,是人們在生活中用以傳遞信息,交流感情,溝通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我認為語言是護患溝通的基礎。 語言溝通貫穿了護理工作的整個過程,患者入院接待時熱情誠懇的語言是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根據患者的職業、年齡等因素給予適當的稱呼,為今后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
在護理治療中與患者的溝通對提高護理水平有很大幫助,孔子說過:“言不順,則事不成”。 通過我們的交談,使患者說出對醫療護理的意見,對自己病情的理解,擔心和自我心理狀態的描述。這樣我們就有了心理護理的依據,才可以進行有效的疏導。在護理操作前,及時的與患者溝通,告訴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時間,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中由于各種原因失敗了,及時予以禮貌道歉而不是片面的強調客觀理由,這樣及時有效的溝通可以取得患者的諒解。有了入院時良好的基礎,再加上禮貌的致歉,相信大多數患者是會理解的,這樣不是減少了很多護患矛盾嗎?
患者出院時仍需要我們來延伸對患者的關愛,當下全院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除了在醫院與患者進行良好的語言溝通,還有必要與出院患者極其家屬建立長久的健康服務。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李老,您出院后要注意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強抵抗力,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有不舒服隨時和我們聯系。”這樣的話語聽起來是不是很暖心?
在醫患、護患關系緊張的今天,讓我們重視語言的溝通、講話的藝術,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及家屬對我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