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是指社區內的衛生機構及相關部門根據社區內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合理使用社區的資源和適宜技術,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的基本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是以人群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社區猶如城市的細胞,完善社區建設先要發展好社區建設。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社區的發展,而社區的發展不僅指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毋庸置疑也是社區發展包含的一部分,對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提供基本衛生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社區衛生服務覆蓋范圍廣泛、方便群眾、能使廣大群眾獲得基本衛生服務,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有利于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衛生服務需求。社區衛生服務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有利于將預防保健落實到社區、家庭、和個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社區衛生服務主要的服務方式是就近就診服務、上門服務、院前急救服務、家庭病床服務、雙向轉診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這些服務方式可使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節省開支,健康得到及時可靠的保障。 深化衛生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的重要基礎。
社區衛生服務可以將廣大居民的多數基本健康問題解決在基層。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有利于調整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大中型醫院為醫療中心,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機構為預防、保健中心,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社區衛生服務方式中的雙向轉診服務就是在向社區居民提供就醫服務的同時,與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及時把重癥、疑難雜癥病人轉到合適醫院診治,同時接受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轉回的慢性病和康復期病人,進一步進行治療和康復,充分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城市衛生體系特征。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迫切要求。
社區衛生服務可以為參保職工就近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幫助參保職工合理利用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多種形式的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使社區衛生人員與廣大居民建立起新型醫患關系,如家庭病床服務就是根據居民的需求,選擇適宜的病種,開設家庭病床,進行規范管理和服務,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區家庭病床服務正從單純的醫療服務轉向預防、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臨終關懷、醫療護理型轉化,從單純的家庭醫療服務病人向社會群體服務轉化。這些均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德政民心工程,充分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需要全科醫師、護士、社區管理人員藥劑師、醫學社會工作者等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當前一線、二線城市的三甲、二甲醫院對醫師的要求高,本科畢業的全科醫師很難在大醫院立足。而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建設卻迫切需求全科醫師,這就為全科醫師提供了可觀的工作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不僅如此,建立相應的社區衛生機構,也為管理類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這對于緩解社會壓力,促進社區健康發展,構建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